1.注重质量是大前提。疫情影响审计,但不能影响审计的工作思维。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目前进行远程审计,只能作为完善审计工作的补充和辅助,在现有条件下,不能不分,根据现场审计执行程序,获取证据,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远程审计锦上添花是好的,但不能作为雪中送炭的救命稻草。一旦进行远程审计,就无法弥补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应考虑披露审计范围有限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影响。
充分考虑远程审计的风险。实施远程审计,事实上,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项目组加了一层保鲜膜,肉眼可见一切,但我只是不知道质量如何。这种真空,审计工作的固有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子信息数据必须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风险。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必须有足够的底稿作为审计意见的支持
一、通审方法。即在审计端制定标准数据格式,各种财务数据、报表文件和资料通过数据接口收集,将其转换为标准数据和文件格式,传输、下载或刻制数据和文件格式,传输、下载或刻制成数据光盘机构进行审计。其优点是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的特点开发程序,安全保密性好,由于被审计单位数据的多样性,便于掌握、开展和改进审计工作,对于各种财务、报表数据,必须开发尽可能多的通用数据转换程序,而且必须随着财务体系的升级而不断升级;同时,一些有特色的数据可能会丢失,因为标准的制定跟不上变化,很难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远程登录方法。将审计端作为远程终端登录到被审计单位的服务器,使用被审计单位的软件进行审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安全保密。缺点是对网络的要求很高,投资大,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有相应的网络软件来实现审计功能,推广难度大,同时只适用于一些有条件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可以承担被审计单位计算机财务和运营系统的安全风险。
3.远程监控方法。即监控程序分别在审计端和被审计端运行,形成主控和被控方,主控(审计)终端经审计终端授权,实时查看和收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和数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尽量避免具体财务软件的数据格式,可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现有财务软件的查询、检索和数据处理,模拟审计人员的手动操作,会计、科目、凭证和资料的实时审计,而且扫描仪可以通过被控(被审)端的计算机直接连接,这种工作方法可以在现有条件下推广到任何具有一定电子水平的被审计单位。缺点是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不同被审计单位相应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我们在实践中,这种方法通常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