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金融软件取代纸质账簿,成为存储会计信息的新媒介,同时,计算机可以进行高质量、快速、大量的处理。大数据审计可以显著提高审计效率,让审计人员把精力从看账、翻账转向更需要专业判断的工作。
2、实时性
事后审计改变了大数据审计的应用,意见滞后,推动审计模式向持续、动态、实时的方向转变,审计可以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反馈问题,纠正偏差。
3、覆盖面广
过去,受人力、物力、时间的限制,审计多为抽查,现在从一小部分数据中找出疑问,大量的计算机存储和数据处理,实现跨年度、跨领域、跨专业的审计全覆盖,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监督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思维观念
为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做好大数据审计工作,首先,审计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大数据审计是未来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自觉适应当前的要求。其次,要及时改变工作方向和工作思维,培养从问题到数据问题、听数据的思维方式。之后,审计人员应树立自我危机意识,积极适应大数据审计带来的新变化。
加快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降低审计风险,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加快建立审计人员数据采集、管理、使用、电子数据等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数据分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加强政府部门与上下级审计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确保审计人员收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更新动态,及时纠正数据偏差。加强上下审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指导,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数据分析质量。
加大对计算机硬件条件和软件技术研究的投入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为了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审计的作用,审计机构必须加大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投入,使审计能够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5.建立审计模式,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
审计项目按类别总结,大致根据审计目标、审计事项、分析思路、实施计划和审计结果编制相应的审计工作模型,经常组织审计部门数据分析团队之间的案例讨论,成功的模型和经验,推广,提高计算机审计质量。
6.增强保密意识,防范数据风险
面对数据丢失、黑客攻击、系统瘫痪、数据篡改等新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提高保密意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审计必要的纸质凭证,应用计算机技术识别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定期检查计算机数据系统是否存在漏洞,成立检查小组定期评估内部系统的安全系数。
7.加强复合审计人才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审计机关除了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培养计算机能力和专业能力外,还应加强复合先进审计人才的培训,开发方便有效的审计软件,使一般审计人员能够快速开始审计工作,真正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加强专业审计人才的培训。
以上就是关于“大数据审计的特点是什么?推广和应用大数据审计的建议?”的详细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