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决策指挥
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审计机关获取外部信息和数据的能力,审计计划可以更好地根据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大局、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制定,通过与审计现场的数据交互,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审计机关负责人可以更及时地了解现场情况,指挥更到位;审计人员可获得更多的财务信息、业务信息和相关外部信息,再研究讨论问题,定性更准确。
2.揭露违纪违法问题
使用审计软件和推广应用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将单个审计人员的经验智慧转化为其他审计人员的实际操作,通过比较、分析和挖掘大量数据,特别是在外部数据的支持下,可以揭示过去难以发现的问题。
3.把握宏观
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因此,审计机关具有同时审计多个类似被审计单位的能力,可就某一领域的事项发表综合意见,同时审计多个金融机构,情况可以综合分析,同时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大数据中心使数据积累成为现实,审计机关可以进行海量数据分析,进一步增强其研究和掌握宏观问题的能力。
1.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计算机审计环境中,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所需的信息必须通过人机对话从计算机系统中传输出来进行分析。在数据生成过程中,有许多人为控制链接,不同单位会生成不同的数据格式,审计师在收集数据时,由于不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同数据格式的不可预测错误,审计风险增加。
2.审计数据的完整性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每天可以生成大量携带不同信息的数据,不仅包括数值类型,还包括各种文档、图片等。审计人员在收集数据时,由于专业数据信息或数据之间的检查关系不清楚或被审计单位故意隐瞒部分数据信息,可能导致数据收集不完整,数据分析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有效的审计信息。
3.存储和保护审计数据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在这种环境下,为了拓宽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必须从大量数据中进行筛选,获得的数据必须存储在当地,以确保随机使用和相关分析。因此,计算机本身的存储容量也成为限制大数据审计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审计数据往往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秘密或内部信息。如何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也是大数据审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审计数据的分析
虽然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但大多数仍然停留在数据统计分析或网络查询法规和信息中,计算机分析的应用程度仍然很低。数据分析技术难以掌握,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审计的有效整合是限制大数据审计发展的关键环节。
分析审计数据的风险
目前电子数据的分析更多是靠人工统计和对事物判断的经验来得到审计结果,对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6.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懂计算机、精通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限制也是大数据审计发展和应用的挑战。
7.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被审计单位不愿意合作或不了解审计工作的性质,可能会导致数据提供不及时、不完整、不兼容等问题。上下审计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技术沟通可能会导致数据使用质量低或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上述就是关于“大数据审计的目标是什么?大数据审计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